近日,K1373次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空调失效按天十倍配资,车厢内闷热难耐,一名乘客忍无可忍砸碎车窗玻璃进行通风。事件迅速引发全网热议,铁路方面广铁长沙客运段之后发布通报回应,称“车内虽闷热,但未达到启动车门开启和破窗应急预案的标准”,并称铁路公安已对该男子进行了“批评教育”。
这番处理结果,非但没有平息公众质疑,反而激起更大不满:一个为全车乘客健康安全挺身而出的人,被官方“教育”;而真正应当启动应急机制的铁路人员,却毫无问责?这不是强词夺理吗?
我们有必要回到事件的核心问题——应急机制是否到位?制度有没有落实?
官方文件早已明确:空调失效超过20分钟可开窗,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旅客列车空调失效应急处置办法〉的通知》(铁总运〔2017〕140号),第九条明确规定:
“旅客列车空调失效超过20分钟不能恢复且列车不能维持运行时,列车长应及时与司机、随车机械师沟通,视车内温度和旅客舒适度作出动车组列车开门、其他旅客列车(含时速160公里/小时动力集中动车组)开窗的决定。”
也就是说,只要空调失效超过20分钟,乘客热得不适,列车长就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决定“开门”或“开窗”,以缓解乘客不适。
而在K1373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乘客热到砸窗,铁路部门却强调“未达到标准”,显然与上述规定相违背。所谓“未达应急预案启动标准”的说法,要么是对文件精神的误读,要么是严重失职下的推诿!
根据乘客拍摄的视频,车厢内大量乘客大汗淋漓、有人开始情绪激动,情况已明显危及健康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一位乘客选择砸窗通风,事实上是在迫不得已、救急自救,这不但是正当行为,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公共担当。
他没有攻击他人、没有破坏公共秩序,只是打破了一块窗玻璃——相比乘客可能因中暑晕倒甚至出现严重后果,这一行为值得批评吗?恐怕反而应该感谢。
真正该被问责的,是失责的管理者,K1373事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责任问题,是制度未被严格执行的问题。
我们在此强烈呼吁:
撤销对砸窗乘客的“批评教育”,并向其公开致歉。
还要向K1373列车全体乘客说明应急机制为何未按规启动,并作出正式道歉。
此外,还要对K1373列车列车长、现场乘务组是否存在迟报、漏报、处置不力等失职行为展开调查。
对国铁集团广铁长沙客运段领导层进行追责问责。
国铁集团应该对全国铁路系统开展一次全面自查,确保2017年颁布的《旅客列车空调失效应急处置办法》真正落地,而非形同虚设。
K1373砸窗事件不应该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过去,它应该成为一种警示,给后续类似事件提供一个明确的参考。
如果我们对一个为集体安全做出牺牲的普通人都不能伸出理解与尊重的手,而只是一味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进行批评——那未来还有谁敢在紧急时刻挺身而出?
【新闻背景】
腾思控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